原标题:
最近时间播出了中国原创火爆纪录片《舌尖3》,点击总量已超过一亿次。今日的《舌尖3》并没有模仿第一季来制作,而是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观众更多的看到了美食背后的文化感和历史感。食物、文物、文化是《舌尖3》的关键词。《舌尖1》、《舌尖2》和《舌尖3》都各有优势和个性,尤是《舌尖3》表现内容也更加丰富,有专业的,有业余的,有为求生活的,有年老和年轻的。在沿袭了前两季——色香味形基础上,诠释更深层之器质养的同时,以创新、开拓的精神开发出了“器具”、“食养”、“宴席”、“融合”等新主题方向,让人耳目一新,好评如潮。《舌尖3》已经在中央一套和九套播放完毕,反响热烈,收视率名列前茅,但是因五味跟前百味陈杂,众口难调,社会既有好评也有差评,我们节选了部分评论评价与大家共享。
下面来看看普通美食爱好者以及烹饪工作者对《舌尖3》的诸多评价吧……
美食爱好者的心声:
如果把《舌尖上的中国》前两季比作一个字“鱼”,那第三季则是补上了“氵”成为一个新字“渔”加入了文化、情怀,挖掘产品背后那普通又真实的故事。
从大年初四开始,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开播以来,全球热爱美食、热爱中国美食的目光都聚焦到这里了。正如每年的春晚那样,有叫好的自然有更多吐槽的。
一部分人看《舌尖上的中国》时持有的心态,只是在吃惯了前两季的鱼,尝到好滋味之后,等着第三季送鱼来,没想到第三季不按常理出牌,在节目中敢于挑战,大胆创新,在表现形式上,追求立体效果,更好的呈现给大家,一道好的美食背后,一定会和烹调者产生连接,为产品注入灵魂。
如第六集《酥》里,面食手艺人郭秀青制作的20斤大寿桃,除了形状花样比较震撼,其背后寓意也与众不同,8个小寿桃代表孩子们,中间一个大的代表老人,两个宝葫芦,代表吉祥如意,保护者父母,让人感触很深。
伟人曾经说过,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不读六遍难解其中真味。第三季也是这样的,追第一遍的时候,跟心理预期的内容不一样,第一集上来不说美食,说器具,心理真不对劲,都已经泡好的方便面,搬着小马扎,坐等舌尖上的美味下饭,结果不说东西多么好吃,光说铁锅、菜刀、蒸笼、石板锅等等,还怎么愉快地吃泡面?吐槽,必须吐槽!但是再看回放的时候,才能体会舌尖3背后的深意,是把大家从“意淫”美食的状态,拉回到对美食的文化认同、渊源认知,以及自己动手创新的真正品味创造美食的现实美好上。
吃货的感言:
厨师也来说说《舌尖3》:
我们被那把今天在网上已经卖脱销了,同时也在网上被骂虚脱了的章丘铁锅吸引了。每个人看到这把铁锅的时候,心里都会说“对!这就把烹饪的命根子抓住了!”
谁能说不是呢?中国菜,有几道不是从这么一口铁锅里倒出来的?中国人,有几家没有这么一个玩意儿呢?要说在中国烹饪历史上最伟大的两次技术革命,一次叫“钻木取火”,另一次就叫“铁锅炒菜”。如果不是从宋朝的时候有了这个玩意儿,那么今天,谁是川菜?谁是鲁菜?谁是粤菜?
或者说,在热爱家庭烹饪的你每次进商场都要去“双立人”看看有没有促销活动的时候,在讲究喝茶的你总是关心“南部铁器”又有什么新花样的时候,在痴迷旅游的你在朋友圈里发来各种日本百年老店、千年老店的门头的时候……
中国,山东,章丘,有这么父父子子几代人,叮叮当当打铁锅,难道不该得到一点我们的关注么?美食真的不只是盘子装的那点食材,美食是文化,文化必有根源。缺少根系的文化,根本谈不到“自信”!
听说章丘铁锅卖脱销,我心里高兴极了,曾经饿着肚子坚守传统手艺的父子,哪怕饿着肚子也要坚守传统手艺的父子,他们赶上好时候了!尤其是那老爷子,我看着电视里的他,心里想,真好啊,若干年后,哪怕你到了“那边”,也能跟列祖列宗啃着煎饼卷大葱喝着酒,把今天的高兴劲儿说道说道了……
这是坚守。
烹饪大咖点赞《舌尖3》:
2018年2月19日(农历大年初四)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终于在观众翘首期盼下,精彩展示地在国人的眼帘。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一集《器》的播出前,总导演刘鸿彦等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参与了在线直播访谈,让国人更加了解到这部巨著台前幕后的故事,与国人分享了节目创作背后的精……。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强势回归,为观众送上了一道中华美食饕餮大餐。对中华美食厨艺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表达了新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