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在拍摄《自然的力量》的这5年里,正好赶上了数字影像技术蓬勃发展的时刻,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记得在2011年12月,我们第一次去西藏阿里无人区抢拍藏羚羊冬季求偶时,用的机型还是数字高清磁带机;到2014年《自然的力量》开始正式大规模拍摄时,我们已经用F55+4kraw纪录单元来作为主力机型,当时也可以有别的选择,比如Red one等机型。之所以选择F55,是考虑在后期制作时和台里的后期制作流程衔接会比较紧密。与之配合使用的辅助机型也有很多,Fs7、Canon、A7s、Gopro、红外摄像机等前后使用了有十来种摄影机,在青海湖拍摄湟鱼洄游的故事时,我们就使用6种机器同时拍摄。对于自然类纪录片来说,这些摄影机的出现极大丰富了我们的摄影手段,带来了无限可能。
虽然有了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的支持,但这还远远不够,新设备不能带你接近动物,更不可能给你带来故事。最基本的创作规律并没有变,对于《自然的力量》这样一部自然类纪录片来说,片中所拍到的几十种动物,生存环境、生活习性都不一样,都需要不同的拍摄手段。我们如何去尽量接近动物呢?其实还是传统手段,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做掩体、蹲守、等待拍摄机会的出现。
冬季藏羚羊拍摄掩体
黑嘴松鸡拍摄掩体
夏季野牦牛拍摄掩体
野猪拍摄掩体
这些掩体,都是我们根据每种动物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在拍摄现场制作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在不惊扰动物、不被动物发现的前提下,来完成动物故事的拍摄。这也是我们在《自然的力量》拍摄中最常用一种拍摄手段。
为了能在片中全方位多视角地呈现中国自然景观的美丽、野生动物的神奇,我们还专门设计制作了一些特殊的摄影器材。
设计改造制作的水下拍摄器材潜艇
水下湟鱼镜头在青海湖,我们把一个航模潜艇改造成了水下摄影机,来拍摄湟鱼洄游时水下部分的镜头。
在海拔6000米的冰川上架设
在这个海拔高度上,多旋翼的航拍器基本无法正常工作。
森林中架设
花栗鼠在倒木上吃松塔镜头升起的画面
这种不会干扰到花栗鼠正常的取食行为,又需要对镜头的运动、焦点、光圈有精准控制的摄影器材,市场上确有,但都过于沉重而且安装复杂,干脆自己动手制作一套。
电控微距云台
逐格轨道
安装调试航拍飞机
在《自然的力量》的拍摄中,我们还大量使用了航拍器、电控轨道、微距云台等很多种摄影器材。简而言之,就是各种“洋枪土炮”相结合,以实现我们想要的影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