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随着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落幕,其创立的“中国故事”国际提案大会也完美收官,据统计,本届纪录片节成功促成120多个国内外纪录片方案获得投融资及播映机会,交易合约价值总额近4亿元,创历年最高纪录。
“今年,我们摒弃了坚持十几年已经享有名誉的‘国际提案大会’,开创了全新的‘中国故事’全球提案大会,这个环节是特别值得骄傲的。”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常务办公室秘书长刘军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之前的“国际提案大会”可以说对中国纪录片产业的帮助是有限的,而今年“中国故事”提案大会是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调整的内容,不仅用最小的代价帮助中国的纪录片人梳理国际合作项目,同时也迅速解决了国际播出等方面的问题,更能让世界纪录片业见到中国的纪录片人,以及他们的“中国梦”。
什么样的中国纪录片可以在提案大会上赢得多方关注、获得国内外纪录片业界的一致认可呢?“那些触动了人类共同情感的作品。”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委员会会长刘效礼对记者讲出了他的感触,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就是每个镜头、每个画面都动之以情,之后自然也就晓之以理了。
现实题材更受青睐
“具有新闻内核,所表达的东西更加真实、对于这个社会更有意义,这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纪录片《人间世》总导演周全告诉记者,《人间世》是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的记者们拍摄的第一部长篇医疗类纪录片,这是一部由新闻人与纪录片人“杂交”出的一部“新闻内核、纪实表达、关注当下”的作品,更是一部反映当代中国现实观照题材的作品。
《人间世》首席编导秦博谈道,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能够让一群人理解另外一群人,加深不同族群之间的理解。
“一些比较偏向艺术表达的纪录片也能走到国际舞台,但它在大众传播中未必是一种合适的载体。”获得第六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纪录片年度人物奖的云集将来传媒(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干超表示,在国际传播当中,关注中国社会的发展问题、能够体现出对中国社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等方面的现实题材纪录片则更有价值,更能获得国际瞩目。
“这部纪录片教会我们,通过坚持和运用爱的力量,可以经得起任何艰难的考验。”这是本届“金红棉”优秀作品分享会评委柯文思对纪录片《我只认识你》的点评。作为在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最大的赢家,由赵青导演的《我只认识你》被授予“年度最佳纪录片”“最佳纪录长片”,以及“最佳国际传播中国纪录片”3个荣誉。
“这部纪录片讲的就是一句话的故事:我不记得你的名字,但我知道你是我的爱人。”刘效礼说。
“《我只认识你》纪实风格明显,创作者自始至终保持了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人物情感的把握恰到好处。”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项目管理部主任,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二季总导演陈晓卿在《陈晓卿:关心自己的身边以及全世界——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观影侧记》中写道。
小人物展现大情怀
英国大陆桥文化传媒集团执行制作人、国际艾美奖得主、《罩袍下的世界》影片编剧苏丝山坦言,作为决策者,提案的中国纪录片中给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胡阿姨的花园》《江桥梦》,以及《中国虎》。“《江桥梦》让我很意外,它不是一部单纯的工程片,而是讲人的故事,讲这些人如何制造出这么亮丽的工程,导演用一个特别独特的视角来展示现代中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另外,《中国虎》从拍摄上来讲算是顶级了,导演拍出的镜头让我非常惊喜。”
《江桥梦》导演王杨告诉记者,中国纪录片人现在越来越会讲“中国故事”了,从一开始的羞涩、被动,到现在的主动、自信。这让国内外决策者能更直观地看到最有趣、最好的“中国故事”。
关于情怀,正如《我在故宫修文物》导演萧寒在微博《别人说我们卖情怀,但情怀什么时候成了罪过?》中所言,但愿喜欢这部纪录片的朋友能为情怀走进电影院,因为他们真的在很用心地做一部电影,做一部可能用尽全力“贩卖情怀”也挣不了钱的电影。“为了这部电影,我们选题提案等待了4年,拍摄制作到正式上映差不多又用了两年。而花了这么多的心血,拿出来的只是一部平平淡淡的真实电影,它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没有酷炫的画面,没有小鲜肉,只有修复师们一天又一天的日常,只有‘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之心,只有蝉鸣、鸟叫和风吹过的声音。”
“真的盼着人们在这个匆忙的世界里能慢一点儿,如木心先生的诗一般找回过去的生活。”萧寒说。